疑难案件就找谋盛

最新动态

从法律视角看低空经济:法律风险与应对策略解读

近年来,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,受到广泛关注。特别是2024年全国两会首次将“低空经济”纳入政府工作报告,这标志着该领域进入政策重点扶持的阶段。本文将从法律框架、常见法律风险以及应对措施三个层面,全面解读低空经济的法律问题。

一、低空经济的法律框架

01基本定义与产业构成

低空经济是指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在真高3000米以下空域开展的各类飞行活动为核心,辐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综合经济形态。涉及的航空器类型包括无人机、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(eVTOL)、直升机、传统固定翼飞机等。低空经济产业链主要分为四个环节:

1.低空制造:无人机、eVTOL等航空器及配套设施的研发和生产。

2.低空飞行:飞行运营活动,如物流运输、空中巡查、应急救援等。

3.低空保障:空域管理、通信导航、飞行服务等支持系统。

4.低空基础设施:通用机场、起降平台、监控网络等设施。

02法律体系现状

我国低空经济法律框架以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》为核心,辅以以下主要法规和规章:

1.《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》

2.《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》

3.《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》

4.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》

此外,一些地方政府也出台了专项法规,如《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》,进一步细化政策执行。

03多部门协同监管

低空经济法律体系的显著特点是多部门协同监管:

1.空域管理:由中央空中交通管理委员会负责统一协调,具体规则由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制定。

2.民航监管:民航总局负责航空器适航审定、飞行运行管理等。

3.数据与网络安全:工业和信息化部依据《数据安全法》和《网络安全法》监管无人驾驶航空器的数据处理活动。